美村-特里森貝格(Triesenberg)

列支敦士登的美村特里森貝格,擁有壯麗的阿爾卑斯山景和獨特的瓦爾瑟文化。

特里森貝格(Triesenberg)是列支敦士登(Liechtenstein)中部的一個鄉鎮,面積約29.8平方公里,海拔高度約884至1000公尺。截至 2020年6月30日,該鄉鎮人口約2,642 人,是列支敦士登面積最大的鄉鎮。

瑞士最美村落(Les plus beaux villages de Suisse)成立於2015年,2019年便納入列支敦士登,特里森貝格獲協會頒證,文化3顆星、景觀4顆星、美食3顆星。(5顆星滿分)

特里森貝格東部為阿爾卑斯山,西部則為廣大的萊茵河沖積平原。下轄8個村落,加弗萊(Gaflei)、馬塞沙(Masescha)、羅滕博登(Rotenboden)、西盧姆(Silum)、施特格(Steg)

敘卡(Sücka)、旺格貝格(Wangerberg)與馬爾本(Malbun),其中馬爾本是列支敦士登唯一的滑雪度假村,與其他村落並不相接(行政劃分有點飛地的感覺),且離奧地利邊界已不遠了。

特里森貝格(Triesenberg)由14世紀來自瑞士(Switzerland)瓦爾瑟地區(Walser Region) 的移民建立。這些移民帶來了獨特的瓦爾瑟文化(Walser Culture),包括當地特有的瓦爾瑟德語方言(Walser German Dialect)。目前,政府仍積極推動此方言的保護與傳承,以保持當地文化特色。

特里森貝格擁有優美的自然風景,各村莊坐落在高處,俯瞰萊茵河谷(Rhine Valley);戶外也是運動愛好者的天堂,全年都可以進行各種活動。

我們從邁恩費爾德(Maienfeld)啟程,於薩爾甘斯(Sargans)轉乘前往華度士(Vaduz)的巴士。車行不到十分鐘,便從特呂巴赫(Trübbach)跨越萊茵河,進入列支敦士登的巴爾策斯(Balzers)。此時,別忘了切換行動數據的電信服務業者。過橋不久,便會望見一座巍然矗立在70公尺高獨立岩石上的「古滕堡城堡」(Burg Gutenberg)。這座城堡是列支敦士登五座城堡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兩座之一,與作為王室居所的華度士城堡不同,古滕堡城堡以博物館的形式向大眾開放。

跨國巴士駛入華度士(Vaduz)市郊後,我們轉乘21號巴士,朝特里森貝格(Triesenberg)方向前進,並決定一路坐到終點站馬爾本(Malbon)。巴士沿著薩馬伊納河(Samina)蜿蜒而上,穿過特里森貝格後,便進入格納普-施泰格隧道(Gnalp-Steg-Tunnel)。若仔細觀察隧道標誌,會發現小型車輛可雙向通行,但大型車輛則需依燈號指示行駛。值得一提的是,2022年這條隧道曾遭遇駭客攻擊,導致交通信號燈系統癱瘓,對於這個小國唯一的隧道而言,當時無疑是一場重大的資安危機。巴士駛過施泰格(Steg)後,繼續沿著馬爾本谷地(Malbuntal)緩緩攀升,最終抵達海拔高處的馬爾本。

馬爾本(Malbon),標高1600米的高山盆地,坐落於盤山公路的盡頭,素有「列支敦士登的阿爾卑斯山」之美譽,其景致令人心馳神往。。夏季時,這裡是遠足與登山的絕佳去處,提供多條精心規劃的徒步路線,同時也適合從事山地自行車、野生動物觀賞等豐富活動。冬季時,馬爾本以滑雪聞名,擁有適合初學者、中級滑雪者以及越野滑雪的雪道,加上滑雪價格相對實惠,是周邊國家中性價比較高的滑雪勝地。

馬爾本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風貌,村莊古樸典雅,靜靜地依偎在群山環抱之中。村內設有薩雷斯山(Sareis)纜車,可直達山頂,讓遊客飽覽阿爾卑斯山與萊茵河的壯麗全景。

薩雷瑟鞍部(Sareiserjoch)上,坐落著擁有360度全景視野的薩雷斯觀景台(Sareis Aussichtspunkt),這裡的標示清晰,景致更是難得一見。雖然沒有名山的加持,但四周群山環繞,氣勢磅礡,加上皚皚白雪的點綴,依然令人驚嘆不已,展現出大自然的壯麗與純淨之美。

近處的奧古斯滕山(Augstenberg, 2359米)是列支敦士登著名的登山目的地,可沿著步道前往法爾策小屋(Pfälzerhütte),這條路線是健行愛好者的熱門選擇。

馬爾本的小木屋(Chalets)保留傳統風格的同時,也融入了現代建築設計,如斜屋頂(gabled roof)、木質外牆(timber facade),與周圍山區景觀融為一體。建材以 當地木材(如雲杉、冷杉) 為主,搭配石材和金屬細節,使建築更具現代感。由於冬季寒冷,小木屋多採用 雙層玻璃窗(Double-glazed windows)與高效能保溫建材,減少能源消耗,符合歐洲環保標準。

下山時,21號巴士緩緩駛過薩馬伊納山谷(Saminatal)中的施泰格(Steg)小村落。四周環繞著傳統的木屋建築、擁有純淨無瑕的自然風光,以及四季皆宜的豐富戶外活動。可惜我們並未在此停留,因而錯過了公路對面的聖溫德林與聖馬丁教堂(Chapel of St. Wendelin and St. Martin)。這座小巧可愛的教堂,靜靜佇立在山谷間,散發著獨特的歷史與宗教氛圍。

為了欣賞萊茵河平原與特里森貝格村,我們提早在上谷地(Obergufer)下車,慢慢的走下來。

特里森貝格村中心(Triesenberg, Dorfzentrum)顧名思義是鄉鎮的行政中心,郵局、銀行、教堂、博物館、遊客中心、超市都在這裡。

自13世紀末以來,特里森貝格社區的地區由移民的瓦爾瑟人永久定居。直到二戰時期,列支敦斯登公國仍以農業為主。隨著萊茵河谷的機械化和工業化,山區農村的生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。

牧師恩格爾伯特·布赫爾(Engelbert Bucher)收集文化遺產和日常用品,於1959年,購買了建於1601年的19號房屋,現稱為「瓦爾瑟屋」(Walserhaus)。1976年,「村莊中心」建造完後後,瓦爾瑟博物館(Walser museum)搬遷到一棟多層的新建築中,於1981年12月13日開幕。目前一樓為超級市場,所以找博物館容易被誤導。

瓦爾瑟博物館在兩層樓上展示了文化、社區和教區歷史,以及農業、木材和畜牧業的設備及地區手工藝品。並以多媒體展示讓遊客深入了解社區生活。

瓦爾瑟屋(Walserhaus)則是一座建於1601年的兩層樓萊茵河谷農舍,採用木架結構建造,位於列支敦斯登特里森貝格社區的「哈格」(Hag)地區。這座昔日的小農舍如今是特里森貝格瓦爾瑟博物館的一部分,展示了19世紀的居住文化。

1981年,瓦爾瑟博物館搬遷到村莊中心並進行了重新設計。位於哈格街(Hagstrasse)3號的「瓦爾瑟屋」自此成為博物館的一個分館,展示19世紀的居住文化,包括開放式爐灶和煙燻廚房。

聖約瑟夫教堂(St. Joseph’s Church)位於村莊中心,是特里森貝格小鎮的地標性建築之一。這座羅馬天主教堂不僅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,也因其獨特的現代建築風格和壯麗的地理位置,成為遊客必訪的景點。

教堂建於20世紀中期,其設計打破了傳統歐洲教堂的古典風格,展現出簡潔而富有現代感的建築美學。外觀以流暢的線條和幾何形狀為主,搭配大面積的玻璃窗,讓自然光線充分灑入室內,營造出明亮且莊嚴的氛圍。教堂的屋頂設計靈感源自阿爾卑斯山的山脊輪廓,巧妙地與周圍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,象徵著信仰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存。

結語

特里森貝格是列支敦士登一顆隱藏在阿爾卑斯山中的瑰寶,以其壯麗的自然景觀、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瓦爾瑟傳統,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。從海拔高處的馬爾本滑雪勝地,到俯瞰萊茵河谷的寧靜村落,特里森貝格展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。這裡不僅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天堂,更是歷史與文化愛好者的探索之地。

無論是漫步在村莊中心的聖約瑟夫教堂,感受現代建築與自然景觀的和諧共存;還是深入瓦爾瑟博物館,了解當地居民的歷史與生活;抑或是在馬爾本的山間小徑上,呼吸清新的高山空氣,特里森貝格都能帶給遊客無盡的驚喜與感動。

這座小鎮不僅保留了瓦爾瑟文化的獨特魅力,更以開放的姿態迎接現代化的發展。無論是四季變換的自然風光,還是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,特里森貝格都讓人流連忘返。來到這裡,彷彿進入了一個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,讓人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對自然的敬畏。

特里森貝格,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,無論是短暫的停留還是深度的探索,都會成為旅途中難忘的回憶。期待每一位旅人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與感動。

Facebook

關於我們

我們是熊爺和熊嬤,都曾在大學任教,特別熱愛旅遊,尤其是自由行,除了欣賞美景,也喜歡深入了解當地的文化與歷史。以前教書時,雖然有寒暑假,但常常因為籌劃不夠周全,留下不少遺憾。如今退休了,終於有時間提前做好功課,讓旅行更加充實。每次旅行回來,我們都會寫一些遊記與朋友分享,大家都鼓勵我們開一個部落格,幫助更多喜歡自助旅行的人。於是,這個名為「帶路熊」的部落格便誕生了。

相關文章

近期文章